您的位置:首 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

“中国睡眠与血管健康”多中心研究课题在京启动

发布时间:2018-10-17 来源:39健康网

2018年10月12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兼血管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宏宇教授和来自美国罗切斯特梅奥诊所的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Amir Lerman教授作为共同PI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睡眠与血管健康”多中心研究课题,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天共有来自全国的二十多所医院相关负责人参与了这一启动仪式。

    王宏宇教授在讲话中提到,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据推算,中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高血压2.7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位居首位。

  近年来国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心血管疾病负担仍然日渐加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于疾病终末期的治疗,包括放置支架进行介入治疗、急性溶栓治疗等,我们很少关注血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及早期的预防,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所合并的睡眠疾病诊断与干预就更少了。

  有研究表明,对于难治性的高血压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哪怕我们不改变现有的治疗方案,仅仅是解决了他们的睡眠问题,他们的血糖和血压就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因此,要想真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医疗成本,应该要关注早期的血管及与之相关的风险因素的综合管理,尽可能的在早期逆转血管病变,终身维护血管健康。

  其中,血管内皮功能就是非常有意义的早期风险评价指标之一,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可能提示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而将内皮功能的逆转以及对于OSA的干预作为我们的治疗目标之一能够帮助我们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我们的团队在过去20年来一直致力于血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建设、发展及应用推广,而这次和Lerman教授共同设计的这项研究也是希望将一些全新的、与血管功能相关的指标,比如血管内皮功能、OSA指标等加入到我们的血管健康及血管事件评价系统之中,并观察通过以这些功能指标为指导标准的治疗方案,是否能降低其远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及疾病花费。”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已经超越癌症成为全球“第一杀手”。多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结果获得了显著改善,但很大比例的冠心病患者仍会经历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且长期死亡率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大多数现有的和经过验证的风险评分都只是关注传统风险因素和未来事件发生率的预测,患者出院后的长期预后没有得到充分评价。

    因此,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分层及治疗指导仍需改善,以帮助医生更好的为他们设定治疗目标及方案。血管功能异常,如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和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机制。一方面,内皮功能障碍是影响多血管床的系统性疾病,是总体心血管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综合集中体现。因此,内皮功能障碍也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发风险因素。

  另一方面,OSA睡眠窒息症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并发率超过50%。在美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的患病率高达26%,其中难治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房颤的OSA合并率分别为83%、76%、63%和49%。OSA会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造成心率及血压波动异常,胸腔内压力波动和微觉醒。

  通过增加交感神经的激活、代谢失调、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紊乱、间歇性缺氧等一系列作用机制,长期的OSA患者很可能发展为高血压、房颤、心肌梗死、卒中、心衰及认知下降。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合并OSA将大大增加他们复发及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这项多中心研究,旨在验证新的生理及功能性指标,如内皮功能及睡眠指标对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及指导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本项研究将持续跟进5年,并将进一步在男性健康、生活习惯干预方面陆续设立子课题,王宏宇教授和Amir Lerman教授一致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且惠及于广大心血管疾病人群的研究,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所获得的科研成果,最终不仅能指导医生心血管治疗方案的制定,同时帮助政府降低医疗费用,也帮助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